白帐篷、黑帐篷、牦牛、牧野之人和他的炊烟;雪山、河流、野花、落在脸上的雨点……,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景象,让我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熟知感,内心触觉到了觉日梅朵的温度,也许这就是我想要追寻的一种生活情景吧。脑海里涌现出了一句歌词:“是否记得我骄傲地说,这世界我曾经来过……”。
帐篷是家,炉火是希望,放牧是生存,这些组成了游牧生活。糌粑、酥油、酸奶、奶茶、风干肉摆了一地,热情好客的牧场主人格南一家尽全力招待我们,“吃一碗酸奶吧,昨天才做的”“拌一碗糌粑吧”“吃饼子,自己家做的”,刚喝一口的奶茶,还没来得及放下碗,马上就有人添茶。我被牧家人的热情融化了,或许已经好久没有遇到这样随性的真诚了吧。在这里,我暂时忘记了城市里那些机械式的笑容与真诚。
看到帐篷前停着一辆车,附近的牧户知道来了远客,骑着摩托车纷纷赶了过来,一时间小小的帐篷里充满了欢笑声、问候声此起彼伏。桑周达杰讲起了脱贫政策,讲起了生态环保,讲起了扫黑除恶,讲起了征兵条件。我问起了牧民们的生产生活,尕松告诉我,他的摩托车技术很厉害,至今没有摔倒过一次;日沙告诉我,前两天两只熊瞎子就在牧场附近转悠;尕玛格来告诉我,为了一头走失的牛,他翻过了觉日梅朵.高的山头;格扎问我,县城虫草的价格回升了吗?……。
“太阳出来了”,一个小孩冲进帐篷,一脸的兴奋。人们似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,纷纷走出了帐篷。远处的雪山之上,一块云层被扒开,露出了湛蓝的天空,西边一道阳光将山谷分成了两块,一只青鹰孤独的在天际翱翔。不足20分钟,疾风骤雨又回来了,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冰雹。“就是这样,已经好几天没有看见阳光了。”有些失望的牧民重新回到了帐篷里。
这里没有争分夺秒的时间,只有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“逐水草而居”的古老的生活模式。牧民们告诉我,“因为海拔高、基础条件差、物质匮乏,近几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步提高,大部分人陆陆续续都搬迁出去了,只有一小部分坚守在这里,依旧以牧为生”“我是牧人的孩子,我们的血液里、骨子里流淌着、渗透着游牧气息,离开这里就失去了牧民的意义。”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,让我有所悟:活着,只是方式和形式不同而已,世间的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法则,但只要秉持一颗时时具有满足感的心就行了。和觉日梅朵的牧民们相比,我们活的虽然繁华,却在物质中遗失了本真;他们活的虽然艰辛,却在这片世外之地保留了人性的朴实,他们的心灵如漫山遍野的野花一样,芬芳馥郁。和觉日梅朵的牧民们相比,我们需要物质的大进步,而他们也许需要的仅仅是穿透双眼的阳光,哪怕短短几分钟也行。
我从未衡量和思考过生活的本质内涵,不知我们的存在是因生活而变,还是生活因我们而变,但觉日梅朵的牧民们给我的是生活因他们而变。离开觉日梅朵,内心期盼与它能够相逢在下一个季节,体验一下它的另一种韵味和因辛劳而获得的喜悦。回去的路上,桑周达杰说,“牧民们缺的太多了,生活不易,清贫艰苦”。我说,“他们不缺生活和精神,缺的是温暖的阳光”。